黃瑩是區城管局浦沿中隊高新分隊的分隊長,于2015年10月加入城管隊伍,至今已有三年半。“黑了”,“瘦了”……幾年不見的老同學、老朋友和她一見面,第一句話無外于此。
回憶起剛站上城管崗位的自己,黃瑩笑著說:“當時真是干勁十足。”入職半年,在一次專項行動中,黃瑩意外摔傷了腿,診斷為骨折。第二天,同事們驚奇地發現,黃瑩一大早就來到了隊里。 “外勤出不了,就轉內勤!”黃瑩說,在G20峰會舉行前的關鍵時間節點上,一定要“吃住勁”。傷腿朝小板凳上一擱,寫材料、打電話、回復舉報單、給居民做調解……半年后,黃瑩獲評“2016年濱江區服務保障G20峰會先進個人”。在其后的城管生涯中,黃瑩又獲得2017年杭州市“最美城管人”提名獎,“2017年濱江區城管局優秀分隊長”等榮譽。 “我的工作法也沒有什么特殊,主要是‘能走路’,還有‘會聊天’。”黃瑩說,當年城管執勤尚未“包干到路”,一般出勤都是開執勤車,而她堅持走路執勤,隨時與片區居民、業主“打照面”,問一問、聊一聊,關系處得融洽,工作也就容易開展。 “曾經有這么一位賣花的老人家,每天到彩虹城賣盆栽。”黃瑩回憶道,當時也可以“一扣了事”,但她想“總要問問清楚”,就彎下腰和老人聊了起來。老人思路蠻清晰,幾句話的工夫,黃瑩就掌握了情況:老人生計不愁,只是閑來無事,擺個小攤,調劑生活。 “老人家80多歲了,挑著扁擔坐公交,出了危險怎么辦?”她和同事一商量,開車把老人送回了家,老人也滿口答應,“不會再來擺攤”。可沒想到,第二天,老人家又來賣盆栽了。 “我們打定主意,一天不成就兩天,要和老人家把道理講清楚。”黃瑩一邊聯系老人家屬勸說,一邊每天送老人回家,邊開車、邊談心,終于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。“后來,我在執勤時,這位老人家一見我就走過來講,‘唉喲,姑娘,之前真是難為情’!”黃瑩笑著說,只要將心比心,工作就不難開展。 黃瑩始終奉行的工作態度,如今已經成為濱江城管隊伍的工作準則——2018年,區城管局提出了“721”工作法,亦即“7分服務、2分管理、1分執法”,要在服務中化解城市管理難題,讓居民擁有更多獲得感。用黃瑩的話來說就是,“要和百姓拉拉家常、了解情況,要教育、要引導,不能不分青紅皂白,上去就把人家東西扣了”。 隨著“721”工作法全面推廣,黃瑩負責的高新片區設立了“721”工作站,由她擔任站長。截至目前,“721”工作站運行已近一年,黃瑩最深的體會是,工作站方便了附近居民與城管隊伍的溝通,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。 “‘721’工作站既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層‘終端’,又是開展宣傳、提供服務的載體。”黃瑩說,自從設立了“721”工作站,附近居民反映問題就可以直接來站里坐一坐、談一談,讓發現問題的速度更快,解決問題的質量更高。 “從‘管理型’向‘服務型’轉變,從‘強制執法’向‘耐心疏導’轉變,對一線城管工作人員來說,既是工作方法的更新,更是工作心態的升華。”黃瑩坦言,這三年來,自己吃過苦、挨過累,但她在“瘦了40斤”的同時,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。
|